辽宁兴城泳装产业40多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的蝶变历程,成为改革开放县域经济的样本。半月谈记者在兴城市多家泳装企业走访发现,兴城泳装人将“一尺布”做出了“大生意”,泳装产业年产值达150亿元,占国际市场份额25%以上。乘着“影视+文旅”的东风,兴城正积极推进泳装产业的智能化、时尚化、品牌化、集约化发展,让百亿产业再次“乘风踏浪”。
40余载打造泳装产业集群
兴城泳装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,前来海滨度假的游客让泳装产业在兴城兴起。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,兴城泳装产业从私人作坊做起,历经提篮小卖、传统外贸、电商销售等发展阶段。
目前,兴城有泳装企业1300户,年均产量约1.7亿件(套),占国内市场份额40%以上。如今,这座人口不到50万的小城,有三分之一人从事泳装相关工作。
走进兴城市浩诚制衣有限公司,五彩斑斓的泳装引人注目。总经理田澍敲击着电脑键盘,随着订单下达,一件件泳装即将经由亚马逊、希音等跨境电商平台,发到世界各地客户手中。
“目前企业外销业务占90%以上,上一届广交会中,我与英国本土电商Boohoo达成了合作。除了传统外贸渠道,近年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为我们带来了新商机。”田澍说。
田澍是家中的“泳三代”。田澍说,今年88岁的奶奶苏桂珍是兴城第一批泳装人,“那时奶奶在家里踩着缝纫机做泳装,背包推车去卖。到父母这一辈,家里办起了小工厂,姑姑背着大包去批发市场找客户,也给大企业做代工”。
葫芦岛斯达威集团车间里,工人在生产泳装 杨青 摄
如今,兴城泳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市场化程度逐步加深,电子商务把小城泳装从渤海之滨卖到了全球。经历互联网大潮,兴城泳装迎来产业转型迭代新浪潮。在兴城街头,联邦速递、UPS等快递公司的运输车辆随处可见。
泳装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,有效带动低收入人群增收。在兴城市卓衣美制衣厂,工人正加班加点生产。总经理刘卓说,加工、裁剪工人一共有260余名,工人一般是计件拿工资,月薪可达8000元至1万元。
栢泰俊达制衣厂总经理郭峰说,工厂特意设在城乡交汇处,以吸引更多农民就业。当地积极引导泳装企业下乡,兴城237个行政村中有一半以上都建有泳装加工厂或车间。
“影视+文旅”助力泳装产业出圈
“一部剧带火一座城”。今年4月,随着以兴城泳装人创业为背景的电视剧《乘风踏浪》热播,当地泳装产业的知名度更高了,作为取景地的兴城古城也迎来一波又一波参观高峰。
主人公彭锦西创办的“锦西泳衣加工厂”就位于兴城古城的一条街巷中。不仅如此,剧中的“供销合作社”、兴城古城墙等,均成为热门打卡地,“彭锦西家”已改建为民宿。当地还结合剧情,开设了旅游专线。
《乘风踏浪》编剧徐正超认为,影视剧的拍摄场景与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起来,酝酿出新的文旅增长点,不仅让兴城古城走到了“聚光灯”下,也让兴城泳装产业火了起来,让人们知道,辽宁有个“泳装之都”。
兴城一家泳装企业员工在直播售卖泳装 杨青 摄
半月谈记者走进兴城泳装时尚产业园,看到不少游客在此参观。讲解员孙雨彤说:“电视剧热播后,兴城泳装产业的知名度提高了,不仅来我们这里参观的游客多了,还有许多客户慕名而来下单、谈生意。”有数据统计,《乘风踏浪》播出一个月后,兴城泳装的订单量、线上线下销售额均增加了20%左右。
“下一步,我们要努力把‘流量’变为‘留量’,发挥影视+文旅带来的‘长尾效应’,积极推进兴城泳装产业的智能化、时尚化、品牌化、集约化发展,加快推进传统泳装业向现代产业体系跃迁,让产城融合呈现出新的气象与格局。”兴城市工信局党组书记魏东升说。
抢占产业风口,积极谋求转型
当前,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,诸多产业到了调整转型的新关口,兴城不少泳装企业也积极谋求转型,冲击细分市场、培育更多品牌、抢占产业风口。
——高端化突围,冲击细分市场。魏东升认为,高端化转型是产业突围的必由之路,“对兴城泳装而言,只有提升产品附加值,占据高端市场,才能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”。兴城市英华泳业制衣有限公司打造的“范德安”品牌是当地高端化转型的一个代表。该公司董事长王娜说,企业在全球多地注册了“范德安”商标,面料、设计和制造等方面已与国际品牌并驾齐驱。
——以展会聚品牌,推进文体旅融合。2024东北亚(兴城)国际泳装博览会7月在兴城举行。兴城泳博会自2011年举办至今,已经走过14个年头。“泳博会提升了泳装和城市的国际知名度。”葫芦岛市副市长柳晓东说,目前兴城泳装注册商标1325个,兴城泳装区域品牌价值达到67.07亿元。兴城市泳装行业协会会长张东元认为:“兴城虽然产泳装,但没办过一场有规模的游泳赛事,下一步可尝试举办更多赛事、展会等,实现文体旅深度融合。”
——向科技要产能,抢占新一轮产业风口。在卓衣美制衣厂的生产车间,自动裁床已取代人工裁剪。“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提高了产能,企业敢接大订单了。”刘卓说。目前,兴城泳装产业智能化转型趋势明显,自动铺布机、自动裁床、自动印花机等先进设备广泛应用,部分企业还实现了泳装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半月谈记者:徐扬 于也童 洪可润